詮釋比喻的原則(以路十一5-13為例)

很多信徒因為不懂得詮釋比喻,誤解了比喻的意思,便對神的性情和聖經的教導產生誤解。

再談敍事釋經:格拉森事件(路八26-39)

今天來到一個長長的敍事經文,又是時候再談談看敍事經文的原則。今次這段格拉森經文,其內容、細節、場景、意涵等,都極其豐富。你可從中發掘到各式各樣的「觀察」,如耶穌的行動、耶穌的用語和語氣、對話的內容、耶穌的權能和事奉焦點;鬼的行為、說話、能力;被鬼附的人的表現、當時當地的人如何對待被鬼附的人;格拉森的地理環境、生活風俗;趕鬼後各人的反應、耶穌如何做跟進的工作;這事件帶來的後續影響。你可以想到更多,不斷把這清單延伸下去。這就是敍事經文既好玩又難搞的地方😂。

比喻的比喻(路八4-15,可四1-20)

撒種的比喻在耶穌所講的所有比喻中是很特別的,有人稱之為「比喻的比喻」(parable of parables)。在這比喻中,耶穌講出了為何他要用比喻來教導神國的奧秘,講出了我們應該用甚麼心態去聽耶穌的比喻,還有人們對耶穌教導(比喻)的不同反應。因此耶穌說:若不明白這比喻,便不能明白所有比喻(v13)。

從敍事經文認識耶穌(路七11-17)

當你再看記載耶穌言行的敍事文時,不妨多留意耶穌如何待人、祂的情感、神態、語氣、去更細膩的認識耶穌。你會更體會祂是與我們同活在塵世中的人,祂明白和關心我們這些平凡人,祂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高座在天上施行權柄的大君王。

如何理解和回應聖經中的倫理學教導?

每個渴望遵行主道的基督徒,都會視聖經為指導和規範信徒行事為人的最重要參考。但因為倫理問題跟處境和文化密切相關,而聖經時代和當今世代的處境大相徑庭,所以這對我們理解和應用聖經中的倫理教導產生極大困難。

回應後現代詮釋學的挑戰(一)

基督徒常常都需要詮釋和應用聖經經文:靈修,小組查經,講道,聽道,門徒訓練,都離不開對聖經的詮釋。到底牧師的詮釋是否一定對?牧師會否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教會的傳統加入了自己的詮釋?但如果開放讓信徒參與詮釋,又如何避免變得任意而行,錯繆詮釋滿天飛?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