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敍事經文認識耶穌(路七11-17)

前一段時間抄的經文路六17-49,是耶穌一大段教導人的講論。而這兩天抄到的都是敍事文,耶穌說話不多,便讓我想到可簡單分享一下如何理解敍事文體的經文。

其實聖經中的敍事文比其他文體都多,但因為我們太慣常的想在聖經中蒸餾出純粹的教導或教義命題,所以我們常關注在論說文上,而忽略了其他文體。例如,我們可把浪子的比喻簡單歸結為「天父的愛是主動而無條件」這神學命題,然後把整個比喻中的故事性細節統統抹掉。又例如詩篇廿三篇是詩歌體,但我們也可說這詩是教導我們「神無微不至的看顧保守」,然後便說「我解完這經文了」,把詩歌中的情感、意境全部忽略掉。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太實用主義和太理性了,只重視應用和精確的命題。其實我們看小說和電影時,也不需要只是考慮這小說或電影對我有沒有用,有沒有教育意義,或是傳遞到甚麼重要信息。我們只需要投入當中的故事情節,感受角色的情感,被當中的氣氛所牽動,然後你反而會得到一些「命題式教導」所得不到的生命體悟。就算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故事改變人生命的能力往往比冷冰冰的命題強大。你只說一句「神無條件愛你」,很多人都不會有感覺,又不會真的明白和相信;但若你把浪子的比喻活活的講出來,甚至是演出來,那人們便會感動落淚,更體會到天父的愛就如浪子的父親那樣深厚和偉大。

回到聖經的討論上。其實聖經中的敍事文是最多的。單說新約,書信雖然超過二十卷,福音書加上使徒行傳只有五卷,但其實內容比所有書信加起來還多!除了敍事文,聖經中不同的文體還有律法條文、詩歌、智慧文學、預言、天啟文學、比喻等。可惜的是,我們學OIA查經太多只會對付書信和論說文,有幾多時會一起理解下詩歌。講道也是,講書信最多,其他文體較少。無怪乎有神學家鼓勵信徒多欣賞各樣文學作品,詩詞、歌曲、戲劇、散文、小說,不然信徒也不能真的明白聖經!

其實我們理解一段聖經經文,要同時從三個向度去看,才能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這三個向度,第一個是歷史文化背景,第二是神學涵義,第三是文學。前兩者我們較多關注,最後的文學較被忽略。而談回如何理解敍事經文,若從文學角度來看,是跟理解其他敍事文一樣的(如小說,新聞,傳記)。簡單來說,我們會留意當中的場景、佈局、時間、地點、角色描寫、對話、行動、情節發展、氣氛、或是旁白和作者的評論及觀點。這些其實本應是在我們上中文課是好好學會的,只怪我當年都覺得中文課沒用,沒好好聽書🙈,誰知信了主後要努力理解聖經,竟然好像天天在上中文課。抱歉我未能在此詳述以上各項敍事文欣賞和詮釋的方法,只能在未來遇到敍事經文時略為示範一下如何用出來。你若想多了解,便要自己找釋經學或文學的書來看了。

討論完敍事文體後,我想更加集中的討論一下福音書如何記載耶穌的事蹟。

引用一下大衛.鮑森的說法,福音說好像是耶穌的新聞報導和人物傳記。而我們在為一個偉人寫傳記時,常有三個角度。首先,我們會想知道這人「做過甚麼事」,我們會記錄他的經歷、行動、做過甚麼影響了世界的事。然後,我們會想知道他「說過甚麼話」,我們會想知道他的思想,他的理念,他的言論。最後,我們會想知道「他是誰」,就是我們如何評價他,如何看他的身分,特質,品格等。這三者是由外到內,由淺入深的。

而四卷福音書按成書時間,也有如此的發展。馬可福音最早成書,它記錄耶穌的言論最少,較多是祂的行動和事蹟。

然後到了馬太和路加,它們便收錄了耶穌很多講道集,讓人們了解耶穌的教導和思想。

而到了約翰,為何他還要再寫一本福音書?他自己都明言「 但記載這些事,是要使你們相信神的兒子基督就是耶穌(約二十31)」約翰關注的是「耶穌是誰」,祂的身分,祂的本質。約翰跳過了很多其他三卷福音書已記載過的耶穌生平事蹟,他刻意挑選能反映耶穌身分的事蹟和言論。而且約翰不時都加上自己對耶穌的評論和解讀,這也是其他三卷福音書少有的。(參約一1-18,三16-21,三31-36,十三1-2,二十30-31,二十一24-25)

福音書作者記載耶穌,都是為了讓讀者透過耶穌的言行去認識祂。耶穌的長篇講論直接反映祂的想法;而記載耶穌行動的敍事文,讓我們可以從旁看到耶穌待人處事的態度,祂流露的情感,祂的語氣,祂對人們不同行為的態度和反應。這實在很寶貴!你試想像新約沒有了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一開始便是保羅書信,只有關於耶穌的神學性論述,那我們便不能認識耶穌的人性了,祂永遠只是高高在上的神子基督,只不是道成肉身活在世上的人子耶穌。

所以,當你再看記載耶穌言行的敍事文時,不妨多留意耶穌如何待人、祂的情感、神態、語氣、去更細膩的認識耶穌。你會更體會祂是與我們同活在塵世中的人,祂明白和關心我們這些平凡人,祂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高座在天上施行權柄的大君王。

終於解釋完理論了,讓我們看看今天的經文。


路加福音 第七章 (新漢語譯本)

11 過了不久,耶穌來到一個叫做拿因的城,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門徒和一大羣人。 12 他走近城門的時候,看啊,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的獨子,而他母親又是個寡婦。城中有一大羣人陪着那寡婦。 13 主看見那婦人,就憐憫她,對她說:「不要哭了。」 14 於是主上前去按住抬屍架,抬的人就停下來。主說:「年輕人,我對你說:起來!」

15 那死人就坐起來,開口說話。主把他交給他的母親。

16 大家都心生敬畏,頌讚神說:「我們中間出了一位偉大的先知!」又說:「神臨到他的子民了!」 17 關於主的這事就傳遍了整個猶太和附近所有的地區。


[ 以下是以文學角度看經文 ]

在這敍事經文中我們看到,即使耶穌那時已很出名,被一大羣人簇擁着,好像一個大人物,但祂仍會留意到身邊平凡人的需要。耶穌滿有同情心,看到拿因婦人淒慘的境況便心生憐憫,便出言安慰,溫柔的對她說「不要哭了」。耶穌更主動幫助婦人,在她沒開口求時便施行神蹟,復活她唯一的兒子。這是對婦人何等大的安慰和幫助啊!

[ 以下是歷史文化向度 ]

因為在當時,女人很難獨自工作和生存,這寡婦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獨子,是很淒慘的事。

[ 以下是一些可反思的神學意涵 ]

  • 耶穌行神蹟不是為了吸引人,也不只是為了傳福音,有時只是單單為了滿足人的需要。
  • 耶穌的能力很大,連死了一段時間的人也能復活
  • 人們較關注神蹟奇事,神蹟很吸引人的目光。這比單單用言語教導,更能令人敬畏和頌讚神。這是權能佈道的根據。其實以權能去服侍人,和以言語宣講福音,兩者同樣重要,並不相悖,耶穌兩樣都做。

以下是一些我想到的應用,你也可按聖靈的感動有其他應用和實踐:

  • 我們不要只關心「大事」,也要學效耶穌,去關心身邊「小人物」的需要。看到需要時,不妨停一下手上的工作,去幫下人,關心下人,這是耶穌會歡喜的事。
  • 若你懂得以聖靈的能力去服侍人,要記着帶着愛心,是因為憐憫對方而做。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硬銷對方信主。
  • 耶穌滿有能力,你想到任何需要,便立刻祈求神超自然的介入來幫助你吧!

#敍事文 #詮釋學 #路加福音 #靈修分享 #耶穌好有愛啊 #耶穌好溫柔啊 #耶穌好有能力啊 #讓我們也去愛人服侍人

請支持我的Facebook Page和Instagram

www.facebook.com/paulsideas

(IG Account:paulsideas)

對「從敍事經文認識耶穌(路七11-17)」的一則回應

  1. 看完這篇,實在覺得很安慰。我很同意我們太實用主義,抽取教義的情況已經入了血。但是對於耶穌是個怎樣的人,我可以說我實在不太清楚😣特別喜歡最後以經文作例子。我會想看更多例子😀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